需要注意的地方:
1.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卷纸上指定地区作答在其它地方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入门知识
1.下列词汇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撩起/缭乱 菲薄/诽谤 崩溃/功亏一篑 ......
B.挣脱/诤友 模糊/描摹 估量/量体裁衣 ......
C.恫吓/* 推搡/嗓音 忌惮/淡泊明志 ......
D.憎恨/赠送 记载/宰杀 信笺/三缄其口 ......
2.下列词汇中没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诅咒 融洽 哀悼 义愤填赝
B.笞刑 飘渺 磐石 仓皇失措
C.阻梗 遗憾 沉缅 良辰美景
D.犄角 赡养 抗衡 烦芜丛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用适合的一项是 ( )
A.高尚的道德可以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需要是道德的楷模,如此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
B.近些年来,黄河、塔里木河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枯水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状况,大家已开始看重环境保护问题。
C.广东佛山发生的小悦悦事件让人扼腕,一个月后,山东烟台“最好看的女生”车流中勇救伤者的事则感人至深,荡气回肠。 ....
D.在日本疯狂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要紧关头,很多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毁家纾难,他们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骄傲。 ....
4.下列句子中,没语病的一项是 ( )
A.经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三国防务部门商定,三国军队将于十月底举行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演练,演练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范围的经验,增进三方军事互信,提升务实合作水平。B.怎么样降低教师体罚乃至虐童的现象发生,怎么样打造完善针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安全,防范暴力个案发生,值得大家每一个人深思。
C.假如大家300万人民在我们的国土上,为神圣的自由事业而武装起来,那样任何敌人都是没办法战胜大家的。
D.北京的城墙无疑地也可当“世界的颈环”乃至“中国的颈环”的尊号而无悔。它是大家的国宝,也是世界人类的文化遗迹。
5.下面是一则某政府机关在网上发布的招聘通知。对此形式,有人拍手叫好,有人强烈反对。请你从语言风格和表达成效等方面发表我们的看法。需要:看法鲜明,理由充分。
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了不?办公软件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驾驶证有没有?快来看,中日韩三国农业合作项目秘书处招人啦!这是个国际组织,立刻要在张娜拉、李俊基、金贤重、R人工智能N的故乡韩国打造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时候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后面问题(28分):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总是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7.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③顷之,持一象笏至 ②先妣尝一至 ④他日汝当用之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8.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与“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中的“为”意义和使用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B.轩东故尝为厨
C.庭中始为篱 D.余既为此志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中的“周”使用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燕赵之珍藏 D.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10.请选出与“哪个得而族灭也”句式相同的一句 ( )
A.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B.不霁何虹
C.某所,而母立于兹 D.余自束发念书轩中
11.下面对第二段文字的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二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妈妈和祖母的轶事。
B.第二段主要使用即事抒情的方法,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作者擅长撷取日常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擅长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第二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12,翻译(10分)
(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3)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古时候诗歌阅读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哪个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愿栖,寂寞沙洲冷。
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念书轩中,1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念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让人长号不自禁。
6.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楚人一炬 ②四海一 ③一肌一容 ④用心一也 ⑤庭中通南北为一 ⑥先妣尝一至 ⑦一室之中 ⑧初中一年级交战
A.①⑥ / ② / ③⑤/④/⑦/⑧ B.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C.①⑥② / ③⑤/④⑦/⑧ D.①⑥②/③⑤/④/⑦/⑧13.上片开头两句写出了寓居环境的。(4分)
14.下片使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剖析。(6分) 答: (三)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15.(1)三五之夜, ,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
(2)人固有一死, , ,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左丘失明, ;孙子膑脚, ;不韦迁蜀,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9分)
(一)(15分)
等你回家
丁立梅
(1)陪一个爸爸,去八百里外的戒毒所,探视他在那里戒毒的儿子。戒毒所坐落在荒郊野外。大家的车,在乡间土路上颠簸着。路边,野葵和蒲公英开得兴兴的。做爸爸的心,却低落得如一棵衰败的草,他恨恨地说,真不想来啊。
(2)一路之上,他不停地痛骂着儿子,历数着儿子种种的不是,说他毁了一个家,毁了他。他含辛茹苦养大他,为他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帮他娶了媳妇。那个不肖子,却被一帮狐朋狗友拖下水,去吸食毒品。他一辈子积攒的家业,几乎被他掏空了
(3)我坐在一边,听他痛骂,隐隐担着心,如此的爸爸,去见儿子,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4)车子静静地,一路向前。野葵和蒲公英,一路跟着。也终于,远远望见了几幢房,青砖青瓦,连在一块,坐落在一块开阔地。开车的师傅说,到了。做爸爸的像忽然被哪个猛击了一掌似的,愣愣地,不相信地问,真的到了?一看表,快上午十点了。他急了,说,也不知能否见着。由于按这家戒毒所的规定,上午十点之后,一律不允许探视。他一口气跑到大门口。还好,还有十五分钟的时间。办了有关手续,这个爸爸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火火往探视室跑。非常快,他儿子被管教干部带进去。高高
壮壮的青年,脸上也无欢喜也无悲。他看到爸爸,嘴角稍稍牵了牵,像嘲讽。
(5)旁边,亦有来探视的人。一个长相甜美的女生,在玻璃窗外头,不停地用
手指头在举起的另一掌上画着什么。在里头看着的,是个清秀的男生。他双眼跟着
女生的手指转动,频频点头,含着泪笑。他是了解她爱的密码的,从此,改了吧。还
有几个人,男男女女,大概是一家子,围在一块,争着跟里面一个中年人说话。里面
的中年人,憔悴着一张脸,却一直笑着,一直笑着。这个时候,他们中的一个,忽然到探
视室外面,叫了一个男生进去。孩子不过十一二岁,白净的面容,文文弱弱的。孩子
怯怯地查看了四周一眼,走到中年人那里,拿过话筒,隔着玻璃窗,才说了一句什么,
里面笑着的中年人,不笑了,他愣愣地看着孩子,眼泪下来了。
(6)哭什么呢?你会改好的!我听到那些人里的一个大声说。
(7)探视的时间,快要过去了,管教干部已进去提醒。一直跟儿子对峙着的爸爸,
这个时候掉过头来。我发现他与刚刚的强悍,判若两人,竟是一脸的戚容,他低声说,里
面的日子,不好过的,看他,也黑了,也瘦了。
(8)他问我,你有纸笔吗?
(9)当然有。我掏出来给他,正疑惑着他要干什么,只见他低头在纸上飞速写下
几个字,贴到玻璃窗上,给儿子看。里面的青年,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
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
(10)探视结束后,我看到这个爸爸在纸上留下的字,那六个字是:_____________。
——(摘自2024年《年轻人文摘》第2期)
16.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17.从内容和结构上剖析第三段文字有哪些用途。(4分) ....
18.联系全文,找出文中儿子的神态变化的语句,并剖析发生变化是什么原因。(4分)19.联系题目,结合文章内容,猜测文章结尾爸爸在纸上留下的是哪六个字,并剖析
爸爸的言外之意。(4分)
(二)(14分)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
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个时候,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携带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首次看到
有人种庄稼,感到很新鲜,拽着爸爸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
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两个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什么。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挨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
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怎么样?”
城里人如何会有这种想法?农民非常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能!我指望
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如何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
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由于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
听力紧急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一直感到自卑。今
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非常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何受冷落,
难道是它们不可以发芽吗?……所以,我期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
鼓励、一个期望。这一百元钱,即使是对你播种瘪种子,导致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可以收!
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对你说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由于它们发芽的欲望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双眼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双眼,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高兴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立刻整理家什。急匆匆向家赶去。农民家里,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觉得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总是把他关在家里,不许他外出。
目前,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式,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源于己所有些积蓄,去的医院,为儿子安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高兴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是他一个人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20.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4分)
21.文中的农民是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形象?(5分)
22.美国作家海伦·觊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感觉文中哪个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5分)
五.作文:(70分)一个富翁背着金银财宝到处探寻快乐,可走过千山万水仍未找到。他沮丧地坐在山道边,问一个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的农夫,为什么自己没快乐?农夫放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着汗水说:“快乐其实非常简单,放手就是快乐呀!”富翁顿时开悟:自己背负那样重的珠宝,总怕其他人暗害,整日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
其实,快乐是一种心情,一种顿悟之后的豁然开朗,一种重负顿释后的轻松如意,一种云开雾散后的阳光灿烂,更是一种生活练达的哲理与智慧。
请以“快乐与放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需要在话题范围之内。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以外),自拟题目。③800字以上。